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帮助孩子成功!

点亮孩子的未来!点燃家长的希望!

​​​​​​​​​​​​​​​​​​​​​​​​​​成都浩兰思贝科技有限公司

    133-8818-7873
成就百万孩子的梦想​

拥有一支专业资深的技术团队 / 助您一路走向成功

免费在线报名
查看联系方式
新闻动态 / NEWS
新专业来袭 选不选
来源: | 作者:school-2020327 | 发布时间: 2021-05-21 | 12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1年又一批“新”专业与大家见面啦!一些高校备案通过了专业目录中已有而尚未开设的专业;一些从未出现的专业列入了专业目录的名单。“新”专业来袭,引起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新”专业的特点和内涵如何理解?选择“新”专业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在此锁定“新”专业,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见面:2021新增专业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共2046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 177 个(含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

  本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增设较多的是较为“热门”的专业。比如有130所高校申请的人工智能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84所高校新增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62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59所高校新增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53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另外,网络与新媒体和跨境电子商务也有较多高校新增,分别有46所和42所。

  本次加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共有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 9 个学科门类的 37 个新专业,其中包括量子信息科学、智能交互设计、智慧交通、古文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理解:新兴与新申之别

  提起“新”专业,有些考生和家长会认为是从来没有出现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实际上对“新”的理解需要从专业目录和高校两个参考系来理解。具体说来,“新”专业包括加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和高校新增备案的专业两部分,也是通常所说的新兴专业与新申专业。

  新兴专业是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或未及增设但允许少数高校试点招生的专业,之前尚未有高校开设和招生。近些年,教育部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布一些从未开设的新专业,如2018年的人工智能、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数据计算及应用、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等专业,2019年的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感知工程、应急管理、智慧农业等专业,以及今年与大家见面的融合教育、古文字学、量子信息科学等专业。

  新兴专业大都立足国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的保障,未来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同时相对早期开设的高校也具备更强的人才培养能力和行业发展的优势,是值得考生和家长优先考虑的专业。

  新申专业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需要,在专业目录中新申请获批而开始招生的专业,一般已有其他高校开设并进行招生。比如2020年度北京科技大学新申了储能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等专业,华北电力大学新申了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等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申了知识产权和商务英语等专业,这些专业之前在其他高校便已经开设。

  高校近两年的新申专业基本以“双一流”和“双万计划”为引领,立足本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兼顾国家需求、行业产业方向、就业市场反馈、专业升级改造的需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布局建设,充分论证后申办的,体现了专业建设新陈代谢、与时俱进、面向社会的特点。

  困惑:无从参考忧虑多

  1.没有往年的录取数据做参考。录取数据是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只是学校的选择,专业亦是。而“新”专业缺乏的正是录取数据方面的参考,面对“新”专业,即使有兴趣报考,考生和家长心中或许缺乏一定的底气。

  2.缺乏立体的专业介绍。“新”专业毕竟刚刚纳入高校的招生目录开放招生,有一些还没有形成专业口碑和就业反馈信息,尤其是新兴专业,各方面都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的认知,容易让考生和家长感到迷惑和不踏实。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最想吃的是“定心丸”。考生报这个专业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未来将面对哪些行业?从事哪些职业?会不会成为学校或者新专业的“小白鼠”等等疑问都想得到确定的答案,甚至想了解毕业后的收入情况,目前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但这恰恰是新专业还很难完整而准确回答的,这也是带给考生困惑的客观因素。

  3.会不会在当年招生。新鲜出炉的专业,难免会令一些考生和家长心动,猜测“新”专业会不会在当年招生,只是这是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特别是新加入专业目录的专业。虽然此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点,将列入相关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很多专业将从今年起开始招生,但具体到某一高校,还需要查阅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或直接咨询高校才能获知。

  认识:新旧相加来了解

  1.转换思路,从“新”入手。如果考生成绩和目标大学历年分数段基本匹配,先看招生目录里的“新”专 业,是新兴专业还是新申专业,再结合目标大学的学科特色、办学实力,以及“新”专业所属的学科和专业类,以此作为主要判断的依据。从整体看,近年高校新兴专业的招生分数很多有攀升趋势。而新申专业中师范类、医学类、智能与信息类专业也备受青睐,考生的报考热度较高,比如在去年的招生录取中,与学校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密切相关的专业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茶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网络安全、陕西师范大学的书法学、长安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也备受考生欢迎。

  2.专业实力,通过学校优势来判断。通常情况下,如果新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比如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今年开设了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学校的实力和特色都在相关领域;北京邮电大学新开设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虽为本科专业,但其之前就是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专业,且实力比较强。再比如之前长安大学新申的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基于在长期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对风景园林的融合教学实践基础上开设的。

  选择:从心出发,合理取舍

  1.违心报考不可取。一旦录取,之后四五年的本科学习,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就会与此专业密不可分,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时首先考虑其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遵从自己的内心愿望来填报专业。如果只是唯“新”而违心来选报,是不可取的。真心热爱“新”专业的同学,录取后一定是兴趣浓厚,充满动力,主动学习,积极规划个人发展,关注专业动态,热心参加科创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才有非常好的发展。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新”专业新的优势,很好地成就自己。但如果只是图个“新”气,不明就里,甚至明明不喜欢,却随性选报新专业,可能到校后产生不适应的情况,严重影响在校的学习生活与情绪,更谈不上好好学习良好发展了。

  2.录取数据要参考。虽然“新”专业的录取数据不像传统专业一样丰富,但也不是无从参考。通过整理近几年“新”专业的录取情况不难发现,有的高校“新”专业录取分数较高,有的则录取分数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参考这些相近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要关注“新”专业归属的招生专业类往年录取分数,作为判断的依据。当然也可以参考具体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情况,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以提高录取几率。此外高校新增专业可以参考同层次高校该专业的相关录取数据。

  3.勿怕分高不敢报。“新”专业虽然带来很多未知,但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趋势的专业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于是一些考生和家长担心所考的分数是否能够达到新专业的投档成绩,甚至因为这样的担心而不敢报考。

  总体上讲大多数新兴专业的录取分数会呈现起点高的趋势,尤其是与信息智能相关的专业,这样的特点更为明显。而地质类、矿产类、海洋类、材料类、化学类,则攀升不明显。新申专业大多数首年招生录取分数提升不明显,而医学、信息、师范类则容易呈现热报。所以考生在报考时,不必过于担心专业录取分数趋高问题,对喜欢的“新”专业应当敢于尝试。当然对采用专业级差规则的学校需区别对待。

  4.综合判断做取舍。成绩是决定志愿达成率的第一要素。在录取分数接近的学校之间比较相同新专业时,要紧紧抓住不同学校的传统优势、强势学科对新专业的支撑能力这两个关键因素。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当然也要注意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会形成不同的特色,比如长安大学新申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都紧密围绕交通行业办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名专业方向完全不同。这些都需要考生和家长深入了解,综合判断进行取舍。(江树)